字級:
小字級
中字級
大字級

『福田班第五次課程』活動報導-2016/03/13

三月十三日,時序已進入初春之際,天空飄著綿綿細雨,一百多位學員依然精進地前來紫雲寺參加福田班的第五堂課-「甘露遍灑大關懷」,期許自己能開始落實法鼓山的理念。

第一堂課,〈法鼓山三大教育〉—「大普化教育、大學院教育、大關懷教育」,由遠從台北下來的常實法師講授,聽起來硬梆梆的課程,在法師以國台語雙聲道的授課方式,生動而活潑的講解下,讓學員深入了解三大教育的觀念及作法。法師問大家:「什麼是修學佛法的第一步?透過自已願意轉念,願意改變自己的觀念,才能進而轉變自己的態度和行為。」學員們立即深刻感受到『教育』的重要性,唯有透過不斷的學習,才能真正自我改變!而僧俗四眾都是接受(學法)、支持(護法)及從事(弘法)三大教育的一份子,利用三大教育來真正落實法鼓山的理念。

接下來的〈大關懷教育〉,由常報法師分享教育的觀念及作法。法鼓山大關懷教育的目標,是以人間化的佛法,普遍而平等的關懷社會大眾,圓滿每個人生命各個階段的需求,承繼聖嚴師父「以關懷完成教育的功能,又以教育達成關懷的任務」為目標。從心靈環保出發,以四種環保為方法,讓社會大眾獲得身心的安頓,以及溫馨的關懷,希望社會大眾從中能夠安心、安身、安家、安業,得到「四安」的關懷與祝福,為社會注入安定的力量。

法師告訴大家:「一念清淨,一念淨土,念念清淨,念念淨土。」人與人之間的相處,真心的關懷是很重要的,而結善緣的第一步也是透過真心的關懷,學習了這麼多的知識之後,要轉化成為生命的一部份,並落實於每日的生活之中。

午休後的第一堂課開始前,在主持人朱敏華菩薩的引領下開心的玩遊戲,每位菩薩都要藉由猜拳體驗成佛的歷程,歷經一顆蛋->小雞->公雞、母雞->人->佛,在成佛歷程的蛻變中,都要經過重重障礙的考驗,才能有機會得以成佛。透過生動遊戲的體驗,提醒大家,在成佛的路上,不管經歷多少的考驗,都要努力的堅持下去,不退道心,即使成佛之後,若不持續努力精進,仍會有向下沉淪的可能,不可不慎啊!

〈大事關懷的觀念與作法〉,常實法師精闢地為學員們解說生死大事—臨終及往生的關懷教育。整個流程由臨終關懷—往生助念—助念後佛事—佛化奠禮—後續關懷,法師清清楚楚為大家說明,法師問大家:「大事關懷最重要是哪一個部份?其實就是臨終關懷。」唯有透過正確的觀念引導,讓往生者於臨終時能真正的安心,才是臨終關懷最重要的意義!

「行如風,立如松,坐如鐘,臥如弓。」清楚的定義出佛教徒需具備莊嚴威儀形象的重要性,監院常參法師詼諧的授課方式,令昏昏欲睡的學員們,瞬間注入了一股活力,擦亮了惺松的雙眼,豎起雙耳,專心的聆聽法師的講解。

法鼓山的形象是清新而純樸的,淨化人心、淨化社會,入世而化世,深入關懷,而卻不與世俗同化,藉由內在的學習,來調整自己的品德及品格,並呈現於外在的身行、口行、意行三行之中,透過親切、柔軟、謙虛及恰到好處的禮貌來展現真誠的態度,當穿上義工服時,不僅莊嚴的代表法鼓山,更使所有菩薩都能將萬行菩薩的精神展現無遺,真正達到廣結善緣的目的。

最後一堂〈生命故事分享〉,由退休老師林淑美菩薩分享,林老師的故事著實感動著每位學員:退休生活原本應該是無憂無慮令人稱羨的,然而突如其來的憂慮症,卻讓她體驗了生命的另一層面向。在經歷生命中最無力的憂谷,幾近放棄且徘徊鬼門關多次的她,重新利用幾乎已經忘記的禪修方法,靠著同修、法師及同門師兄姐的細心陪伴下,更重要的是靠著自已堅定意志力,從對未來茫然不知所措,到一步步重新找回希望,進而逐漸走出生命憂谷的艱辛歷程,鼓舞了每位在場的學員,珍惜生命,把握現在。

最後,在班導師常良法師的帶領下,大眾一起持誦觀世音菩薩聖號,迴向給一位剛往生的關懷員的老菩薩,在充滿祝福的念佛聲中,如同實演了一場大事關懷的課程,為今日的學習劃下圓滿的句點。


◎文/林奕守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