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:
小字級
中字級
大字級

『法鼓青年開講』活動報導-2016/03/26

「對農夫來說,天,是有意志的一種存有。你們很難想像,久旱時,農人對雨的渴慕之情。在那樣的天人互動中,人自然涵養出謙卑、知福、虔敬的生命情懷。」高雄旗美社大張正揚校長,3月26日於紫雲寺開講,與80位聽眾分享他返鄉美濃二十年的歷程,讓人重新看見人與土地的友善關係。

張正揚校長,出身美濃,從小以第一志願考上台南一中、台大機械系,大學畢業後也在中鋼得到一份穩定工作。27歲那年,因為美濃水庫的議題,呼喚起他的鄉愁與使命感,於是毅然返鄉,投入家鄉的社區培力與教育文化工作,一待20年。

「童年的農村經驗,是我的百寶箱,在我未來生命中,那個學習給我長出許多面對世界的能耐。」正揚校長表示,農村的學習是全方位的。包括五感覺知的敏銳度、對氣候、土壤的掌握度,乃至人情往來、與天地永續共存的倫理與智慧。「以一個知識份子的身分回到美濃,與其說我帶回知識,不如說,我一直是『向農村學習、在農村學習』。」正揚校長表示,農村的價值,一直被資本主義社會所低估。「但農村為整個社會環境所發揮的預防、涵養、教育、療癒、維穩的功能,卻沒辦法以經濟指標評估。」而這些隱微但重要的價值,是否能再次被人所珍視,將是這時代的重大挑戰。

本場講座有多位客家子弟到場,就讀雄中一年級的林昱全,來自美濃,從小為了受教育搬到高雄三民區。「我和許多來自農村的同學一樣,許多師長都鼓勵我們要往外走、考台北的大學、出國念書,但張正揚校長卻為我們示範另一種生涯價值的選擇。」就讀中山大學政治博士班的林顯明也是美濃人,長期關心美濃的產業發展。「美濃這幾年產業變化迅速,也考驗著在地如何因應與轉型。」

本場講座,為法鼓青年開講《思念彌濃三部曲》的第一場講座。4/23將邀請美濃新生代歌手黃瑋傑,以自身創作的客語流行歌曲,表達他對家鄉的關懷與思索。5/28則為美濃在地藝術家鍾舜文,他同時也是作家鍾理和的嫡孫女。鍾舜文將從其創作理念出發,表達他對家族與故土的記憶與情感,歡迎大眾前往聆聽。

◎文/黃憲宇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