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:
小字級
中字級
大字級

『青年開講~十年走偏人生』活動報導-2015/3/14

法鼓青年開講~『十年走偏人生-我與偏鄉孩子的笑與淚』活動報導

法鼓山高雄紫雲寺舉辦的「法鼓青年開講」系列活動,於3月14日邀請《雲水林間》作者黃憲宇,分享投入偏鄉教育工作十年的心路歷程。帶領現場近130位聽眾,看見社會上許多受苦的孩子,進而思索「服務」的真諦與生命的方向。

投入偏鄉的過程對黃憲宇而言,是一段對生命課題的反思和衝撞。追求卓越的求學歷程將他送進最高學府,卻也使他陷入「一身本領,卻找不到自己」的迷惘。一次「流浪」的經驗才讓他意識到,過去為了追求更高分數、更高頭銜的學習,彷彿只是一段為了「累積里程」的旅行,「看不見身旁的風景,也遺忘了人生還有更多的可能」。由此他真正打開了眼睛,開始「用身體力行去看見」,用「願力」去引領人生。

講座同時邀請了六位青年代表,與黃憲宇和現場聽眾進行交流,他們都來自「不優渥的成長背景」,卻都在服務的行列中,展現努力、素樸與熱情。來自小林村的曾鵬羽提問:「風災後,許多團體進來小林村,又很快離開了。是什麼樣的動力讓你們願意一直來、一直來?」曾是小林心靈陪伴團隊一員的許文一則回答:「是陪伴,是因為我享受這個陪伴的過程,不只是我們在陪伴你們,你們也在陪伴著我、影響著我。」而現場聽眾提問「如何面對來自社會或家庭的壓力,選擇理想生命道路?」來自鹽埔農家、曾為屏東學測榜首的朱建鑫,則以自己放棄醫科,選擇數學系,又放棄了出國深造機會,選擇回鄉服務的經歷做出回應:「在理想與社會價值之間的掙扎一直都在,但時時問自己,這條路最後到底去哪裡?便能堅持自己真正想要的。」精彩的激盪和真誠的分享令人感動。
 
乘著助人的願力,走過花蓮秀林、屏東高樹、高雄小林村等地方,黃憲宇從未把陪伴孩子當作一個「職業」,而是認為自己的生命受其滋養,匯聚出力量。演講中,憲宇分享了很多與弱勢孩子的互動,包括他如何陪伴家庭失能的小女孩收拾家裡,以及如何以歌聲療癒了受傷的心靈。孩子在不尋常的行為、言語中透露著對愛的需求,憲宇因而有感而發:「當你蹲在孩子面前,把他的話當話,把他的人當人,他的生命,才由此開始。」

黃憲宇也分享了八八風災後,在高雄小林村進行心靈陪伴長達四年的故事。從「教室思維」到「社區思維」,慢慢與小林的孩子建立信任關係,甚至帶著孩子回顧創傷經驗,進而關懷他人。黃憲宇最終體會到,雖然心靈陪伴看似「什麼也不做」,卻不是「無」,而是充滿了彈性和可能性的「空」,「放掉過多的想像和目標,空出整個身心,全然走到孩子生命裡,去理解他、聽他說話」,才是陪伴的真諦。而帶領孩子提升心靈,「放下恨、放下不甘、放下比較與奢求」,活得「不忮不求,不卑不亢」,懂得「知福而有幸福,心安就有平安」,才是最美的樣子。

講座最後,在聽眾的央求下,黃憲宇現場獻唱一曲「太巴塱之歌」,以溫柔而寧靜的嗓音為講座作了美好的結尾。而迴盪在大家心中的,更有一份被啟動的善願,對生命真誠的叩問。
◎文/吳毓純
TOP